第276章 帖木儿汗国使团_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长佩文学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276章 帖木儿汗国使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6章 帖木儿汗国使团

  而就在朱雄英连续外出,在陕北考察煤矿情况的时候,打西边也来了个喇嘛.呃,使团。

  来的使团,并非是东察合台汗国派出的,而是更西方的帖木儿汗国。

  随着晨曦初破晓,帖木儿汗国使者阿尔都沙、哈马力丁与斡鲁撒一行人,在河西走廊沿途将领派出的军队的“保护”下,来到了西安城。

  与其说是保护,倒不如说是监视。

  毕竟帖木儿汗国,不管是地缘情况还是统治人种,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大明的潜在敌人。

  所以,这些使者想要沿途详细地窥探明军的寨堡分布以及兵力部署等情况,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到了西安府,这些人就要移交给陕西方面了,不然实在是容易起内部纠纷。

  在陕西都司派出的士兵的保护下,帖木儿汗国的使团一行人进入了西安城。

  西安城城门巍峨,人流如织,各式商铺沿街而设,叫卖声此起彼伏,可以说是相当热闹。

  昨晚下了一场雨,宿雨的痕迹就凝结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小坑里,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反射出了有些刺眼的光芒。

  作为使团正使的阿尔都沙走在队伍最前,他的目光在旁边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间穿梭,时而驻足。

  他转头对身旁的哈马力丁笑道:“这西安城,果真是名不虚传,如此繁华景象,不输撒马尔罕了,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大城,在大明国内有多少个。”

  “华夏历史悠久,以前西安城,就是汉唐时期的长安城,或许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是以前大名鼎鼎的西市呢。”

  史书记载,唐朝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对称分布在唐长安城中心大街,也就是号称“天街”的朱雀大街两边。

  而西市则是唐长安最为繁华的商业市场,善于经营的胡人聚居在西市周边,在西市里经营着诸如珠宝、邸店、西域饮食等多种行业,被泛称为“西市胡”,这里也是被外国人最为熟知的华夏名片之一,哪怕如今大唐已经烟消云散了数百年,像是阿尔都沙这些外国人,一提起长安,还是会本能地想到西市。

  毕竟,当年盛唐的时候,西市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从服饰衣冠、女子妆粉、美食小吃,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绵亘几万里,延续数千年的丝绸之路。

  自汉朝张骞开辟后,到了唐朝,其起点已转移到了西市及其附近,当时的长安繁盛至极,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人口上百万的国际化大城,所以,汉朝市场是“人不得顾,车不得旋”,而唐朝比汉朝的市场更繁荣,仅固定的商铺就有四万多家,西市以其繁荣的市场体系、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着当时整個丝绸之路的贸易体系。

  只不过,如今丝绸之路断绝已久,仅凭着关中地区的贸易量,想要恢复当年大唐西市的繁荣之景,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哈马力丁已经来过一次大明了,这时候他不敢乱说话,但是看着街上的人群,还是觉得大明其实是个令人羡慕的国家。

  毕竟,这个国家的百姓并不是被教派所统治的。

  而帖木儿汗国,就绿化的非常严重了。

  没办法,蒙古人本来是信长生天的,但问题在于,“入乡随俗”这四个字,还是劲儿大。

  所以过了一百年,在中亚的蒙古人,就跟着一起绿化了,甚至还突厥化了。

  而绿化后的帖木儿汗国,自然就有了很多规矩,其中一些规矩,也不是所有人都非常喜欢的。

  或许信这个的,长期在帖木儿汗国生活,倒也没什么,但是像是哈马力丁这些见识过大明等其他国家的人,心里头就多少有点难以接受了。

  斡鲁撒则更加细致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从精致的瓷器到繁复的丝绸,无不让他赞叹不已。

  “大明的手工艺,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他边说边抚摸着一块质地细腻的丝绸,眼中满是赞赏。

  没办法,绝活,真学不来。

  跟着引导的官员,他们穿过熙熙攘攘的市场,步入了一条宽敞的大街。

  这条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商铺与茶馆错落有致,再往前,就是钟楼。

  这里的人们或悠闲地品茶,或有的没的在交谈,一派悠闲的景象。

  如果不是足够太平,足够富庶,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景的,这也是使团众人感受最深的地方撒马尔罕或许足够富庶,但是连年的征战,让那里的百姓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所以,想要有这种承平已久才能养成的悠闲气氛,是几乎不可能的。

  西安,已经二十年未见兵戈了啊。

  除了老一辈的人,还会偶尔念叨一下以前李思齐、张良弼等“关中四将”统治关中的岁月以外,几乎很少有人还会意识到,这里曾经经历过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

  而路过一家酒楼的时候,阿尔都沙提议进去吃饭,本来这是不符合规矩的,但是考虑到他们住的地方也没有接待外国人的厨师,还是吃这些东西,所以在士兵们的看管下,也就允了,只不过要吃的快一些不能磨磨蹭蹭。

  垂下的食牌上的字眼,有通译给他们翻译了一下,所以大略是什么东西,帖木儿汗国使团成员是能够看懂的。

  使团成员分别点了自己想吃的东西,酒楼上菜很快,没多时就都送上来了。

  阿尔都沙点的是羊肉泡馍,羊肉煮得很烂,主要由新鲜的羊肉和羊杂碎制作而成,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

  阿尔都沙喝了一口,又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撕碎了泡馍,顿感回味无穷,而且胃里很暖和。

  其他人吃什么的都有,反正关中的这些吃食,基本上在大明这个时代都已经定型了,所以跟现代世界吃的也差不多。

  阿尔都沙吃的不过瘾,又要了一个腊汁肉夹馍,旁边的通译告诉他,这种东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华夏战国时代,那时称“寒肉”,唐朝才叫“腊汁肉”,这种肉由三十多种调料精心配制而成,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后来有了白吉馍,二者的完美结合直接造就了这款美食。

  连炫了羊肉泡馍和肉夹馍,阿尔都沙的肚子已经撑了,他稍微松了松腰带,又用手抓了一小块由糯米、蜜枣、芸豆等物蒸制成的甑糕,这才算罢休。

  而得知了这东西是用陶甑做的,使团成员们倒是觉得可以复刻,毕竟帖木儿汗国还是有不少高甜度的干果的,陶器也不缺。

  嗯,可能他们的这个想法,在现代世界叫做切糕

  阿尔都沙不禁感叹道:“大明不仅国力强盛,百姓生活也如此富足安乐,这背后定有非凡的治理之道。”

  “嗝”

  哈马力丁意犹未尽地放下了手中的油泼面,大碗宽面被他吃的碗都干净了,只能说这种面食非常对他的口味,上次出使吃过了以后,就一直念念不忘,毕竟谁能拒绝筋道的面条配上葱花碎、盐、花椒粉、辣椒面,再撒上一大勺滚烫的热油呢?

  为了避免没人给他捧场,斡鲁撒赶紧说道:“此行若能促成丝绸之路重新开放,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好事。”

  随着日头渐高,看着身边的士兵们也有些不耐烦,使团一行人结束了用餐,跟着大明官员的引导,来到了给他们安排的驻地。

  驻地虽不奢华,却也干净整洁,足够他们待着了,也不算怠慢了他们。

  吃饱喝足的阿尔都沙坐在桌旁,手捧一杯热茶,陷入了沉思。

  “哈马力丁、斡鲁撒,你们觉得此行如何?”他轻声问道。

  哈马力丁放下手中正在记笔记的笔,认真回答:“大明比上次来的时候,更强大了。”

  斡鲁撒也点了点头:“没错。”

  “这便是大明的心脏地带之一,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文化繁荣,商贸发达,今日所见,不过冰山一角罢了。”

  使者们心中对大明的敬畏之情又多了几分,能够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国力之强盛可见一斑。

  而对于帖木儿汗国来讲,如果想要进攻大明,就必须要进攻西域继而通过河西走廊,可即便能如同当年蒙古灭西夏一般,啃下河西走廊一连串的坚固据点,关中前面依旧有着陇山防线的阻挡。

  很显而易见的一件事是,如果无法拿下关中,单靠陇西以及更西部的区域,大军哪怕屯田或者放牧,依旧是无法长久驻留的,必定会因为缺粮而崩溃。

  可关中,真的不好打。

  征服过这里的蒙古人的各种典籍和笔记,撒马尔罕同样也有一部分,因此对应大明国内的地理情况,他们是知道的。

  关中是一个封闭的地理单元,即便打下了关中,南面的汉中和巴蜀,进攻难度更是地狱级别,而东面的山西和河南,可以凭借黄河-潼关作为防线不要小瞧这道防线,天下无敌的蒙古人,在金朝的“关河防线”面前,可是头破血流了无数次,最后还是借道南宋绕后,才得以成功。

  而很快,朱雄英也得知了帖木儿汗国使团到来的消息。

  “他们来干嘛?”

  解缙想了想,答道:“殿下,帖木儿汗国使团的到来,其意图或许并不单一一来,他们或许是想探明我大明的虚实,毕竟帖木儿汗国近年来在扩张迅速,对周边国家的动向自然格外关注;二来,或许他们也有意与大明建立某种程度的联系,无论是商贸往来还是政治上的联盟,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此行的目的之一。”

  “经济上面的可能多一些,现在随着大明拿下了哈密城,商人往来还是不少的,丝绸之路的逐渐复苏,或许让帖木儿汗国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希望通过与大明的合作,重振这条贸易路线。”

  夏原吉从经济角度考虑:“若帖木儿汗国真有意重启丝绸之路,这对我大明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可借此机会,扩大与西域乃至河中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关中的经济繁荣起来。”

  这时,铁铉上前说道:“殿下,臣以为,我们应派遣锦衣卫,全程陪同使团,既要确保他们的安全,也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以防不测。”

  嗯,老司法了。

  其他的就没什么了,练子宁和胡俨,主要考虑的就是礼仪上面的事情。

  听他们一一说完,朱雄英微微颔首,心中盘算着应对之策。

  “所言都不差,但无论他们的来意如何,我们都需以礼相待,展现我大明的大国风范,不过也要小心提防,确保机密不被泄露。”

  像是钢筋混凝土城墙这种,示威的效果,大于泄密本身。

  毕竟明摆着告诉你我用这种材料修筑的城墙,你基本不可能打破,围城就要付出极大代价,那么能极大概率降低对方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效果是比等对方远道而来再让他们从实战中得知城墙的坚固度要好得多。

  这里面的道理,跟核威慑有点类似,当然,不完全一样。

  等到回到了西安城,通过电报征得了京城方面的同意后,朱雄英借秦王府的地盘,设宴招待了帖木儿汗国使团的正使阿尔都沙,还有两位比较熟悉的副使哈马力丁、斡鲁撒。

  宴会在秦王府的一处宽敞华丽的厅堂内举行,厅堂内烛火辉煌,映照得四壁金碧辉煌,中央摆放着一张张案几,案几上摆满了各式精致的佳肴美酒,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秦王妃观音奴作为正经的东道主,也出席了宴席。

  观音奴惊人的美貌,引得帖木儿汗国使团成员的一致赞叹。

  “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朱雄英声音洪亮,他抬手示意使者们落座,宴会正式开始。

  酒过三巡,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朱雄英举杯向使者们敬酒,笑道:“今日相聚,实乃缘分,愿我大明与帖木儿汗国能和平相处。”

  “且饮此杯!”

  朱雄英与阿尔都沙、哈马力丁、斡鲁撒等人频频举杯,相谈甚欢,他们谈论的话题从丝绸之路的复兴,到两国之间的商贸往来,再到对和平共处的共同愿景没什么能谈得拢的,但是突出一个“你讲你的,我讲我的”。

  宴会进行到中间时,观音奴还特意安排了一场歌舞表演,展示一下大明的艺术水平。

  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翩翩起舞,歌声悠扬动听,引得使者们连连赞叹不已。

  随着夜色渐深,宴会也逐渐接近尾声。

  朱雄英站起身来,向使者们举杯告别:“今日之宴,宾主尽欢。”

  阿尔都沙也代表使团,用他们那里的谚语说道:“愿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如同这美酒一般,越陈越香。”

  在仆人们的引领下,使者们缓缓退出厅堂,而朱雄英则单独留了阿尔都沙一会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大明的宵禁制度没有那么严格,但那是具体执行的层面,各地肯定是不同的,但从法律上来讲,这依旧是大明的禁令之一。

  当然了,在大明不叫宵禁,而被称为“夜禁”,具体规定就是一更三点(即晚上约七点)敲响暮鼓,街道上禁止行人通行,到了五更三点(即凌晨约五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

  只不过实际执行过程中,像是西安这种关中核心,肯定是不可能一更就大家关门洗洗睡的,城中各地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这时候出去找点吃的或许可以,但是商铺之类的,肯定都是关门的,而不同的地区,根据经济情况不同,灯火的密度,也有差异。

  但秦王府里,还是基本上都是灯火通明的。

  朱雄英与阿尔都沙漫步于王府内,欣赏着这座古都的夜景。

  月光下,古老的城墙显得更加神秘,而远处的灯火阑珊处,则透露出一种温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使者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朱雄英轻吟着这句古诗,目光投向远方的灯火,仿佛能穿透时空,看见昔日长安的繁华景象。

  阿尔都沙其实懂汉语的,就是有点半生不熟,普通交流或许可以,但是复杂点的东西,比如诗词,那就完全不理解了。

  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摇了摇头,诚恳地答道:“愿闻其详,殿下。”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长安夜景。”朱雄英缓缓解释道,“诗中描绘的是月光皎洁之下,万户人家的捣衣声此起彼伏,一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虽然如今的长安已更名为西安,但这份意境依旧是不变的,没有人不喜欢和平。”

  阿尔都沙还是有些难以理解,但等他自己琢磨了半晌,脸色忽然浮现出了“你懂得”的笑容。

  “原来如此。”

  朱雄英愣了下,才知道对方想歪了,琢磨了一下措辞,方才给他解释清楚。

  “捣衣”并非是用木棒敲打衣服洗衣服,也不是某种运动的形容词,而是制作冬衣的一个程序,也就是用杵捶打葛麻衣料,使之柔软熨贴,易于缝制,因为冬衣是在秋天集中制作的,这是一个季节性的集体行动,秋天到了,为了给远方出征的亲人赶制寒衣,夜晚捣衣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急促而紧张。

  而捣衣在晚上进行的原因,一是战乱年代,丈夫在外远征,留在家中的妇女挑起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的大梁,白天必须抓紧时间干农活、做家务,煮饭、针线活这类对光线要求比较高的也必须在白天干完,而有月光的晚上,就适合做对光线要求不高的捣衣工作了。

  阿尔都沙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眼前的这位大明吴王,显然话里有话。

  ——为什么妇女要捣衣?因为男人都要出去打仗,可如今西安这承平日久的样子,跟谁打仗?

  答案不言而喻。

  只要帖木儿汗国敢来惹大明,那么关中马上就能进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全面战争状态。

  不过,这层含义,肯定不能当面捅破。

  阿尔都沙望着四周灯火通明的王府,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丝竹之声,心中不禁对这座古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明举关中之力,就足以对抗寻常的远征,而帖木儿汗国若是倾国而来,大明本土作战,倾国之力又当如何呢?

  阿尔都沙打了个寒颤,不愿意再去想。

  “殿下所言极是,长安,不,西安城,确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池,我见过太多有着辉煌历史的名城,但能够延续千年,现在还如此生机勃勃的,实在是不多。”

  两人继续漫步,话题逐渐转到了两国的未来上。

  朱雄英语气诚恳地说道:“阿尔都沙使者,大明是不惧怕战争的,但你我两国远隔千山万水,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计,丝绸之路的事情,我们会考虑,若是能够重开,不仅将促进两国间的商贸往来,更将加深我们的友谊。”

  阿尔都沙闻言,连连点头。

  “对了,现在西面的贸易,是什么情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与贵国贸易正常?”

  听闻此言,阿尔都沙心头一凛.大明对于西方的了解,还是有些超出他的预料了。

  奥斯曼帝国,立国不过百年,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初居河中以西,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把拜占庭帝国打的节节败退,拜占庭帝国除了还剩君士坦丁堡及其以北的地区,剩下南方的领土,全部都被奥斯曼帝国吞并了。

  目前奥斯曼帝国,跟帖木儿汗国一样,都属于绿化后的突厥文化。

  而如果历史线没有改变的话,再过一百多年,到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才会日趋鼎盛并且真正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巨无霸帝国,舰队甚至能够掌控地中海,把还处于分裂中的欧洲压得抬不起头来,并且一直苟到一战才灭亡,寿命相当于元明清绑一块,不可谓不国运悠长。

  当然了,奥斯曼帝国肯定暂时打不过帖木儿汗国就是了,如果历史线没改变,那么过不了几年就会栽个大跟头。

  而想要重启丝绸之路,那么光有大明和帖木儿汗国的通商是没用的,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可都卡着东西方贸易路线呢。

  眼见朱雄英不是好糊弄的,阿尔都沙也就七分真三分假地说了说现在西边的情况。

  首先是金帐汗国,这个国家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次子拔都建立,都城为萨莱,地盘覆盖了整个钦察草原,所以又叫钦察汗国,蒙古人是少数,其主要居民为早已居住在此地的钦察人,语言属突厥语系。

  呃,后面的事情就有些千篇一律了,钦察汗国的蒙古人在当地居民的影响下,逐渐采用了突厥语,然后没过几十年,就走向了衰败,如今已经是纸老虎了,帖木儿没废多少力气就能将其打败。

  剩下的地区性强国就是占据北天竺的德里苏丹国,以及沙漠里的马穆鲁克王朝,不过这些国家,即便帖木儿不跟他们开战,也没什么影响就是了。

  帖木儿主要的对手,还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皇帝,也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名将,名为巴耶济德,他马上就会被十字军冠以“光明王”的称号。

  是的,由于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太过漫长,不仅仅是《天国王朝》里面萨拉丁那个时代,所以在这个时代,十字军也刚刚正在筹划东征.虽然耶路撒冷王国早就灭亡了。

  但是这不重要,再过四年,匈牙利国王西吉斯孟统帅的匈牙利、波兰军队以及英、法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共十万就会跟奥斯曼帝国开战了。

  而现在的巴耶济德就已经展露锋芒了,当年与奥地利联姻的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拒绝了穆拉德一世的和平倡议,接着就爆发了决定巴尔干命运的第一次科索沃战役,而巴耶济德的父亲穆拉德一世于战役开始时即被暗杀,巴耶济德被迫在军中即位,必须面对看起来极为不利的战局,这个年轻人通过沉着冷静的指挥歼灭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联军,俘杀其统帅拉扎尔公爵,征服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

  所以,如果不站在上帝视角,现在帖木儿能不能打败巴耶济德,其实是一件很不好说的事情。

  而随着夜色的浓郁,王府内的灯光也显得更加明亮。

  朱雄英与阿尔都沙走到了花园,在其中的一座凉亭内坐下,继续着他们的深谈。

  四周偶尔传来夜鸟的啼鸣和远处昆虫的喧嚣,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动。

  “殿下的话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希望这次出使回去以后,能劝说大汗与大明始终保持和平。”

  朱雄英点了点头,现在大明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大明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是对方比不了的,所以这对大明是更有利的。

  而结束了正式的谈话内容,阿尔都沙也由衷感叹道:“大明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真希望有一天,我们帖木儿汗国也能像大明一样繁荣昌盛。”

  朱雄英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嗯,等大明统治了帖木儿汗国,再过个一百年,没准那里就能跟现在的大明一样繁荣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djh8.com。长佩文学手机版:https://m.cdjh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